校地合作 书写淮河文化新篇章——《淮河文化十五讲》编委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1-01-15浏览次数:982

作者:张泽诚  审核:方川  摄影:陈自强  发布:唐莹


1月14日上午,《淮河文化十五讲》(以下简称《十五讲》)编委会工作会议在市政协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召开,市政协主席蔡宜骅、淮南师范学院校长李琳琦、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天标、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多,市政协秘书长颜冬松、副秘书长杨少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解厚成、市文旅局局长叶孟中、市社科联主席张松、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孟沙、市文联主席许东、淮南日报社总编辑沈国冰、寿县政协主席孙凯等出席会议。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负责人,学校组织部、宣传部、科研处、文学与传播学院、法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蔡宜骅主持。

编撰《十五讲》是淮南市2021年的一项重点文化工程,被市政协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该书编写大纲由李琳琦带领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共同提出,在省社科院召开专家座谈会上,获得省内淮河文化研究专家,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安徽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院长陆勤毅先生的高度肯定。淮南市委书记沈强于2020年12月14日对本书编撰工作进行了批示。

会上,杨少军宣读了《十五讲》编委会组成方案。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川解读了编写大纲草案;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松介绍了编写体例草案;与会专家围绕《十五讲》的标题、篇章、结构、体例以及日程等编撰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川《十五讲》编撰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本书编撰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份考察安徽时,对如何治理好淮河,把治淮精神发扬光大做出指示,为本书编撰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市政协与淮南师范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三是举全市之力,淮南市宣传、文化、文艺界的领导们都进入了编委会,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在未来编撰中,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将听取采纳多方面的意见,奔着一个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这项淮南市2021年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好。

李琳琦在讲话中指出,《十五讲》是我校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双方精心设计的第一项文化工程,是积基树木的项目。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高度重视,各地纷纷着力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省长李国英在省文化部门调研“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工作时指出,要加强安徽文化的建设与弘扬,解释清楚安徽的大江大河文化。《十五讲》的编撰契合这一要求,可谓是正逢其时。他强调,对于本书定位,一是要有思想意义,要有学术性,以史实为依据,在大量文献与实际考察的基础上成文,兼具可读性,便于传播与教育。二是要有应用价值,通过对淮南的淮河文化进行历史溯源,总结淮南淮河文化特色,阐释淮南淮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凝练精神,扩大影响,为淮南的社会治理、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历史文化依据。三是要通过此次编撰,建强淮南本土的研究队伍,通过相互协同与思想碰撞,在写作过程中提升队伍修养,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淮南师范学院将全力支持这个项目,为后续的推进与完成提供必要条件。

蔡宜骅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本次会议各方面专家群策群力,标志着《十五讲》编写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讲好、转化好淮南故事,是淮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编撰《十五讲》是市委部署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是对2019年在淮南举办的首届淮河文化论坛成果进行转化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市政协和淮南师范学院共建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后的首个重大研究项目。他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编撰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市委交办的任务。要准确把握定位,找准切入点,把淮南淮河文化最有特色的展示出来,充分体现淮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开展调度,争取各部门、各县区的支持,凝聚工作合力。要善于借助外力,开阔视野,广泛听取意见,加强同淮河流域其他地市的沟通交流,高质量的打造好这一文化精品。